芃字五行属什么的,芃字五行属什么的,怎么读

当一个学生,拿着一张写满了生僻字的纸来到你面前,要求你把所有的字读给他听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芃字五行属什么的,芃字五行属什么的,怎么读

(图片来自网络)

“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绵绵瓜瓞,奉为圭臬,龙行龘龘,犄角旮旯……”这些生僻字,你都认识吗?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生僻字》这歌的歌词时,我虽大部分都认识,但也有几句没见过,心里于是有点不自然,因为,我是一个语文老师

芃字五行属什么的,芃字五行属什么的,怎么读

(图片来自网络)


对“语文老师”这一称号,我总把它看得很神圣一样,总觉得语文老师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对,如果出现了自己读错字音、写错字形的现象,那就是万万不可饶恕的。

犹记得刚走上讲坛不久,教初一语文,一次公开课上,课到中途,一个平时成绩非常好非常可爱的女生冷不丁地举起了手,我诧异的叫起了她,谁承想,她竟然说我在黑板上板书的生词中有一个错字。

“老师,‘滑稽’的‘稽’字,右下角里面是一横,不是二横!”我脑袋嗡嗡作响,一看黑板,我确实是写成了两横,那到底是一横还是二横?赶紧拿着教材细细地看,虽然字小模糊,但确确实实就是一横!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糗大了!当时也不知道说几句随机应变的话,就只能干巴巴而老老实实的改了过来。哪怕多年以后,只要一想到这事,还都会感觉心头燥热难安。


后来也会偶尔读错字音啥的。

那时县教研室有个语文教研员,他的名字中有个“芃”字,我竟想当然的念成了“平凡”的“凡”字,惹语文同事一笑。所幸他及时指了出来,因为这同事资格很老,教龄有我年龄大,所以他当面半玩笑式说出来,彼此都不尴尬。

芃字五行属什么的,芃字五行属什么的,怎么读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读错字音,估计原因都是想当然,有对自己的文化水平颇为自负的意思。而很长时间没人说破,估计原因是没有长辈的指正,而平辈和晚辈在顾及面子和善意提醒之间,往往选择前者。面子是中国人的至宝,所有人在伤及别人脸面时都得再三掂量是否值得。


其实我一点也不自负,反倒在确认该字之前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好似这是一个地雷,怎么踩下去都后果很严重,对苏东坡“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豪言壮语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该生狂则狂矣,勤奋学习的精神也确实令人神往。


我不自负的后果之一就是勤于翻翻字典,有时一个字明明基本上能确定,却偏偏强迫症似的非要字典里找几遍才心安。后果之二就是也勤于找找别人的错误,墙上的通知、告示、广告、牛皮癣之类也不放过,推己及人,估计语文老师,大抵都有这个毛病,看到错别字,往往会神经质。后果之三,就很怕学生问你问题。一看到有学生拿着书本,屁颠屁颠朝你跑来,心里总会有求神保佑的念头闪过,原因当然还是中国人有最需要照顾的东西――面子,天知道学生会问你一个啥字?


有过神气的时候。


一次上课,出现了一个词语:吐蕃。我的记忆里,第二个字应读bo,第一声。我随口就告诉了学生,结果满堂哗然,他们都说历史老师读的是fan。这犹小可,一个作文写得特好的女生竟撇撇嘴,小声嘟囔:“这语文老师也不咋滴啊!”还示意的对我摇摇头,老学究叹惜年轻人的模样,我又好气又好笑,想:这可能错吗?但人一老就糊涂也未可知啊!万一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我错了,我的老脸可也挂不住。但也无可奈何,我只得说:“有字典的同学赶紧查!”结果出来了,我的当然正确。我拿着字典,在手里摇了摇,好似摇着一面胜利的旗帜,说,“这个语文老师还行吧?”大家乐乐呵呵,一笑了之。

芃字五行属什么的,芃字五行属什么的,怎么读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为了预防自己马失前蹄脸面不好看,所以,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人到中年就会提笔忘字之类的话,我偶尔也会说说,就当埋下伏笔,预设台阶。但学生们往往是愣头青,一根筋,他们有的根本不吃这一套。

有个男生,语文课上倒是激情澎湃的,无奈成绩不佳,加之调皮捣蛋,无所不能,因此,当他下课叫住了我,拿来一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全写满了我上辈子都没见过的生僻字,要我读给他听的时候,我连抹脖子的心都有了,这不是找碴吗这不是?我瞅了瞅那张纸,盯着他脸五秒,最终确认他没有半丝玩弄我的意思,反而是一脸真诚之后,我啥也没说,落荒而逃。


我很正常,虽我要面子,但我不会以此为耻。在漫长的教书生涯里,这不过是平静的水面丢下颗小石子而已。


某个学期秋季开学不久,我失眠了,困倦、焦虑中,得了四句小诗:凉意侵窗入,虫鸣处处频。三更秋夜里,枕上不眠人。发在朋友圈之后,赫然发现那个“生僻字”学生竟和诗一首,诗曰:寒雨拍门外,落叶散门亭。回首往事里,难得是安生。貌似还有点水准啊,他怎么忽地冒了出来?我什么时候加了他微信的?他才初中毕业五六年吧?年龄应该还二十不到吧?惊讶之后,我们互相一聊,我才知道他在外做包点生意,他说,闲暇之余,他也喜欢吟诗作对,也有三五好友经常唱和,互相学习。难怪!我是真心为他感到高兴,那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包点大师啊,想想那个画面,车来车往里,熙攘人群中,头戴厨师帽,腰系白围裙,叫卖声声后,一意对诗文,那是多么的别有一番风味啊!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茫茫人海里,多少人活着,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口腹?然而对于我这个当语文老师的而言,当他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我难道仅仅只是为他的勇气而喝彩?当他拿着满张的生僻字来找我的时候,我难道仅仅只是想到我自己的脸面?这个小孩的内在追求,是从朗诵开始的,是从生僻字的认读而进行的,那是一颗小草在努力伸展自己的嫩叶,在吸风引露,在蓬勃着自己的生命,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在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58376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1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