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的贤王,四川的蜀王一家被提及最多,但分封于山西长治的沈王一家亦不逊于蜀藩,从第一代沈王朱模开始,贤王迭出,因为品行才学俱优,皇帝一再为沈王破例。沈藩几代亲王,扎根于潞州,唯以读书作诗为乐。好几位沈王忧虑国家,体恤平民百姓,经常捐钱捐物救助流民。论沈藩贤王,尤以第五代沈宪王朱胤栘和第七代沈定王朱珵尧为最。

明代长治,时称潞州(潞安府)
山西长治,有上党、潞州、潞安等古称。明朝长治称潞州,直隶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嘉靖时升为潞安府,治所长治县,即今长治市。(明代地方三级行政区划,依次为府、州、县)
沈藩,比之于同封于山西的晋藩和代藩,是比较低调的一个藩系。沈藩宗室取名的字辈顺序为:佶幼诠勋胤,恬珵效迥瑝,共传9王,追封4人。
据地方志记载,明朝分封于长治地区的藩王,除沈王外,还有陵川王、平遥王、黎城王、稷山王、沁水王、沁源王、清源王、辽山王、内丘王、广宗王、唐山王、永年王等郡王,这些郡王与亲王府同处一城,可见明朝的长治城内遍地朱家的宗室人员,但与因为人口众多而被迫前往山西其他地区(别城)的代藩、晋藩诸郡王相比,沈藩并不算庞大。

第一代沈王朱模:与世无争,无欲无求
永乐年间,朱模在前往封地潞州前,他的四哥朱棣问他有什么需求,朱模说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四哥帮他把府邸修缮的可以住人就行了,不同于其他藩王狮子大开口整天向朝廷要这要那的,朱模简直是一股清流,堪称无欲无求。朱棣对这个小弟颇为关照,生怕他吃不饱穿不暖,便再次问弟弟缺不缺钱花,朱模说真的不缺,够了够了。正史中对沈王朱模的评价为“敦厚乐静,谨礼奉法”,他的后代们也遗传了他的这种性格,使得沈藩连出几代贤王,甚至还被皇帝列为诸藩表率。朱模的正妃张氏,年纪轻轻就没了,年仅20余岁,但朱模没有续弦,所以他的儿子们皆为庶出,这就导致无法提前册封世子(明制,亲王无嫡子,庶长子先封为郡王。待亲王年过五十仍无嫡子,庶长子才能进为王世子,这就是“待嫡”制度)。
第二代沈王朱佶焞:日常吃个饭都要被举报给皇帝
朱模的庶长子朱佶焞,生母是朱模的小妾章氏,于是佶焞先被册为武乡王,宣德七年进为沈王,其正妃为韩氏。朱佶焞和他父亲朱模一样谦逊温和,经常教育沈藩宗室们应该好学崇礼,沈藩也从他开始,贤王迭出,以尊儒读书为第一要务,使得沈藩上下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景泰三年,沈王朱佶焞父子因为与潞州知州等官员聚在一起喝酒宴会,被巡抚山西的御史举报到朝廷。都察院认为,诸王除了万寿圣节(皇帝生日)及其他大型节日外,其他时候不应当与当地官员饮酒宴会,以防藩王喝大了搞事情(应该是害怕藩王借着醉酒勾结地方官,而做出议论朝政甚至诽谤皇帝的事),被景皇帝采纳。这时朝廷对藩王的防范跟防贼一样,沈藩已经够低调的了,结果人家沈王一高兴喝个酒就被举报了。此后,各地藩王连吃什么饭了,喝什么酒了,和什么人聚会了,应该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正确地吃饭,都要被严格限制。沈藩从此更加低调了。

第三代沈王朱幼?:长寿冠诸亲王,玄孙辈的皇帝为之贺寿
朱幼?活了86岁,其寿命之长冠于诸亲王。他是朱佶焞的嫡长子,母亲是王妃韩氏,他便能名正言顺地继承沈王之位。正统十二年,朝廷册封佶焞的嫡长子幼?为沈世子,赵氏为世子妃。天顺三年,沈世子朱幼?被册为沈王,世子妃赵氏为沈王妃。朱幼?爱好诗文,延续了沈藩好学不倦、诗文不辍的传统。他还躬行节俭,穿着粗布袍,即使穿破了都舍不得更换。他非常高寿,他去世的正德朝,皇帝朱厚照是他的玄孙辈(朱幼?与明宣宗是同辈),因此对他颇为敬重,还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贺仪式。
第四代沈王朱诠钲:力行节俭的藩王
正德元年,明武宗改封沈王幼?庶长子西阳王诠钲为沈世子,宋氏为世子妃。正德十三年,沈世子诠钲被封为沈王,世子妃宋氏为沈王妃,但这个诠钲只传了一代,就因为无子继位,沈藩大宗第一次发生断绝,只好顺位给了他的弟弟灵川王诠鉌一脉。诠钲和他父亲幼?一样躬行节俭,他为人仁厚而谦逊,待人和善。诠钲也没有嫡子,于是他的庶长子勋氵壮就先被册为福山王,但这位沈藩未来的继承人却先其父一步离开人世,他唯一的儿子胤桤年龄尚幼,因此年老的沈王诠钲生怕自己死后诸年长郡王威胁孙子的地位,就特意在去世前奏请朝廷请嫡孙胤桤主府事。诠钲病逝后,果然有个脑子不太好的郡王诠鎀开始捣乱了,这个宿迁王诠鎀似乎有点精神方面的问题,之前沈王诠钲奏称诠鎀纵火烧了自己的郡王册、宝及其郡王冕冠。趁着沈藩继承人年幼,诠鎀这时便故意捣乱,想请另外一个侄孙胤栘管理府事,被朝廷驳回。

第五代沈王朱胤栘:沈藩最贤德的亲王
朱胤栘是沈藩第三代沈王朱幼?的后代,由于他伯父和堂弟都早死,沈藩大宗第一次发生中断,王位便顺位到幼?次子灵川王诠鉌的后代。灵川王朱诠鉌,据地方志记载,他崇儒重道,喜爱吟诵作诗,沈藩的诗文盛名也是从他开始发展壮大,在宗藩中数一数二。
朱胤栘先是继承了灵川王位,嘉靖十年,灵川王胤栘被册为沈王,妃苗氏为沈王妃。朱胤栘在沈藩中的美名尤著,他自幼喜爱读书,喜欢与大儒结交,其德行之高沈藩任一宗人都无法与之媲美。他注重礼法,将沈藩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亲王,就摆王爷架子欺凌官员,有事时充分尊重地方官员的意见与之协商,没有蛮横地以己意霸之。他也极有才华,往往在数刻之内即作千言豪文,使得大儒们纷纷去求取他的诗文,并非常愿意与他交往。他还热衷于翻刻历代书籍,亲自为之作序,宗人为之感化。

第六代沈王朱恬烄:孝顺父亲,被皇帝列为典型表彰
朱恬烄,自幼早慧,在他小时候,听闻九庙罹灾,宪王胤栘非常悲痛,小小年纪的恬烄闻之也如大人一般十分悲痛。嘉靖十九年,恬烄以嫡长子身份被册为沈世子。恬烄还十分孝敬,嘉靖二十八年,胤栘薨,世子恬烄光着脚走路步送父亲的棺椁出殡,一路哭不绝声。大明的藩王们有不少在丧期未满时就急着要求承袭王位,但恬烄说这是非礼的,想等待三年丧期满后再袭爵,受到了明世宗的表彰,并以他作为表率著为成例,规定藩王死,世子必须在三年服丧期满后才准嗣位。朱恬烄更是一位贤名远播的藩王,冠于诸藩,所以皇帝对他的嘉奖源源不绝。隆庆三年,巡抚山西的御史靳学颜在考察了山西的宗藩以后,认为晋王新?孝慈俭素,沈王恬烄好学敦伦,晋藩的宗室表析,沈藩的宗室恬焯、勋氵让俱有孝行,明穆宗名旌表以上诸人以为诸宗藩作表率。万历十年,恬烄薨,万历皇帝感到非常震惊,为之辍朝三日。

第七代沈王朱珵尧:贤名冠诸藩,朝廷为他一再破例
朱珵尧,是暨朱胤栘之后,沈藩又一位贤名远播的亲王,他的贤德,不论是潞州当地的士民、官员,还是朝廷里的皇帝,都对他十分钦佩。皇帝对他频频表彰,并一再为他破例,可见朱珵尧的品行,堪称明朝藩王中的翘楚。作为嫡长子,朱珵尧于嘉靖三十七年被册为沈世子,其原配为栗氏,继配和氏。万历十二年,沈世子珵尧被封为沈王,世子继妃和氏为沈王妃,同时册封其嫡长子效镛为世子,崔氏为世子妃。
珵尧的一生,完美继承了沈藩力行节俭、崇儒重道的家风。因为素行节俭,被巡抚山西的吕坤上奏朝廷,美言盛赞,万历皇帝赐其旌表。万历二十二年,沈王珵尧捐赠银千两于辽东以资助大明的边防,并且输米千石帮助赈灾,再次受到朝廷旌奖。万历二十七年,山西巡抚再次奏称沈王珵尧孝友宗族、行善乡里,被朝廷表彰。山西发生饥荒,珵尧就与晋王敏淳、代藩宗室充蒏、庆成王慎锺、永和长子敏淮、中尉新堤等宗室成员捐赠自己的俸禄用于赈灾。其中珵尧更是体恤百姓,捐赠尤多,于是万历特命山西官员为他树立牌坊表彰他的善行。万历末年,在辽东地区大明与满清的纷争不断胶着的时候,沈王朱珵尧忧国忧民,不停地捐献自己的俸禄以帮助国家度过危机,动辄几千两地捐,毫不吝惜。于是朝廷对他的旌表也源源不绝,但珵尧为人低调,竟多次上疏请求朝廷不需要旌表。由于朱珵尧实在是贤名远播,朝廷对他的印象极好,一再为他破例。按《宗藩条例》,珵尧的祖父胤栘由小宗郡王嗣位大宗,除继承人外,胤栘和珵尧的其他儿子不得授为郡王,仍按原爵位封镇国将军,但朝廷鉴于珵尧的贤德和深明大义,特意破例册封了他的其他庶子为郡王。崇祯六年,一代贤王朱珵尧去世,朝廷赐谥号“定”。此时的大明已经是风雨飘摇,所幸这位一代贤王没有被牵连而罹祸,不然世人都会感到惋惜的。其后他的儿子效镛、迥洪先后嗣位沈王,但此时连皇帝都无法自保,沈藩更是唇亡齿寒,明亡后,沈藩宗亲被李自成所执,其命运可想而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1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