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先天不足是加快补齐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青岛市围绕保障农村老年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坚持问题导向,让养老、养老、养老 成为现实,探索农村养老服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10月20日上午,青岛市200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集中开业,走进市办见证民生项目和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施工现场会议在莱西市日庄镇举行。记者在接受采访时了解到,该市已建成覆盖所有农村城镇的建设 40 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护理床位 1755张,实现了农村镇级护理养老床从无到有的突破。
已建成40 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陈旧简陋、覆盖率低的缺点。农村老年人如何在家里养老?青岛根据老年人的生活分布和服务需求,建立了广泛覆盖、功能互补、统筹街道连接的县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在附近养老。
为此,青岛市立足一区(市)一机构,优化集中护理。按照四星级服务标准,各涉农区(市)高标准设计、高水平配置、高标准建设至少要实施1000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日 区(市)级社会福利中心总床位数达到 5376 张。原住在镇办养老院的农村特困老人全部集中在社会福利中心供养,大大提高了农村特困老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以一镇一中心为基础,开展综合服务。整合完善农村城镇闲置养老院、学校、办公楼等设施资源,建设标准化、标准化的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每个中心的面积为1万个 设置平方米以上 30~70 张集中托养床,有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护理、餐饮、清洁浴、长期、短期护理、精神安慰等服务功能,不仅可以为农村残疾老年人提供长期、短期护理服务,还可以为大多数农村居家老年人提供方便、优质、廉价的家庭护理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覆盖所有农村城镇的城市 40 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护理床位 1755张,实现了农村镇级护理养老床实现突破。
为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实行一村一站,做实居家护理。青岛采用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在行政村建设面积 350 养老服务站平方米以上,具有个性化服务功能,准确满足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使家庭社区养老服务进入村,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广阔、交通不便、服务触角无法到达的问题。据了解,2022年,全市共建成100个农村养老服务站,今后将继续加强建设,力争到2024年 年底前,全市行政村养老服务站基本全覆盖。同时,鼓励网格村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养老服务点,进一步扩大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推广青岛农村养老服务卡
有了养老服务设施,农村老年人也要考虑养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市立足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特点,创新制度设计和工作方法,围绕弥补农村老年人缺乏稳定收入保障、不富先老、不备先老、养老服务消费观念和意识薄弱的不足。在政策方面,制定了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和升级的三年行动计划 真金白银硬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同类型的老年人,减轻养老负担。其中,对于生活津贴极差的老年人,全省率先实行免费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制度,确保基本民生底线。对自理老人,建立普惠性餐饮服务和体检补贴制度,提高养老消费能力。制定农村重点老年人消费引导补贴,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和智障老年人提供补贴护理老年人享受政策后,可以减少80%的服务费,大大降低了养老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还建立了以老年人社保卡为载体的农村重点老年人消费指导体系,嵌入家庭社区养老服务消费指导补贴功能。农村85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持有社保卡在消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时,政府按其消费金额的比例给予补贴,每月补贴最高不超过50元。农村60岁以上残疾人持社会保障卡消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时,政府按其消费金额的比例给予补贴,每月补贴最高不超过120元。
据了解,青岛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银联多轮沟通协商,研究社保卡新消费指导补贴功能。目前,青岛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社保卡信息平台、银联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已经完成,老年人相关信息数据已经实时传递。社保卡家庭社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功能开发完成后,将有效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老年人可以在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家庭社区养老服务。
此外,加强互助养老,充分发挥强烈的家乡条件和邻里互助的优势,在推广养老服务时询问银行,通过志愿服务持续时间通存通兑,建立志愿服务积累回报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养老的内在活力。每周向农村留守老年人发放4小时硬币,鼓励农村健康活力老年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照顾留守老年人的志愿服务。
4811名农村老人与家庭养老床签约
青岛市围绕弥补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低、监管力度不足、社会力量参与活力弱的不足,在农村养老服务领域引入连锁经营
据了解,全市 40个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具有长期保险指定单位资质,配备专业医务人员,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对被评估为三、四、五级或重度痴呆症的农村老年人,接受其医疗和护理费用 75%180%报销,每人年报销额度为 5000 元,1.农村残疾老人2万人直接受益。目前已有4811 农村老年人与养老服务中心签约,享受标准化、优质的服务资源。
此外,青岛还建立了农村养老服务的智能网络。老年人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询、订购订单预订医疗、餐饮、浴等服务项目,实现养老服务的一个网络运行。同时,根据农村贫困老年人家庭,开展智能适老化转型 按需安装紧急呼叫、智能穿戴、远程感应等智能设备。养老护理员实时监督上门服务流程,形成服务档案,确保服务质量到位。
>>>探访<<<
村里40 许多老年人在养老服务站集体用餐
10月20日上午10时,在日庄镇白石新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许多老人在院子里唱歌,十几名老人坐在这里日托,津津有味地享受着。
该养老服务站位于莱西市日庄镇白石新村胡家都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于2022年9月投入运营。是日庄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白石新村养老服务的延伸点,由万林集团运营管理。4名服务人员为16个自然村的200多名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记者看到,站内有民俗文化屋、老人娱乐室、助老餐厅等功能区,其中民俗文化区以实物形式展示日庄镇特有的火烧加工萌芦雕刻、剪纸制作等民俗文化。
在老年娱乐区,该地区的老年人正在这里打扑克。据了解,养老服务站还定期播放电影、健康讲座等集体活动,让老年人总是快乐,每天心情好。
站内助餐区有一个分餐区和两个用餐区。在分餐区,服务站工作人员每天将镇服务中心送来的食物装入200多个分餐盒,其中150多个由工作人员送到附近村庄的老年人和残疾人。这两个用餐区主要是村里的40个 许多老年人提供现场用餐服务,搭配肉类和蔬菜,营养美味。老人在这里集体吃饭,就像老朋友聚会一样,边吃边聊,心情舒畅,解决了孩子上班无人做饭的问题,受到了老人的欢迎。
养老不离村,都是熟悉的人
上午11点,在莱西市日庄镇河头村日庄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院,56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护士推到室外晒太阳。走进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可以看到功能齐全,包括长期护理中心、日托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康复宝、老年餐厅、浴室、理发室、阅览室、午休室、各种娱乐室等。
在女老人的午休室里,有五张单人床和一间浴室。在午休室,76岁的余翠华坐在轮椅上,和村里的老人聊天,等着午饭。余翠华告诉记者,他今年正月突然出现脑梗,并留下后遗症,行动不便,只能坐轮椅。我家住在河头村,儿子家有地,农忙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家,女儿也不在村里。今年5月,养老服务中心开业后,我看到村里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搬进来。他们不仅吃得好,住得好,而且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所以我的孩子们帮我付钱搬进来。余翠华老人说,与住在养老院相比,住在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更舒适子们看起来很方便。同时,这里的老人都来自村里,大多数人都知道,一点也不孤独。
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邢佳丽告诉记者,该中心拥有66张机构养老床位,采用医疗与健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收集农村残疾人、半残疾人和老年人。目前,已有15名老年人入住。
同时,为了满足周边村庄老年人的白天护理需求,中心建设了社区老年人服务区,老年人可以来这里吃饭、理发、洗澡、康复、午餐休息、娱乐等。在农村,在繁忙的农业季节,许多老年人会选择来这里吃饭,顺便说一句,午餐休息。邢嘉丽说。
午餐补贴至少2.2元
上午11点左右,中心的院子迎来了或步行,或者骑着电动三轮车一起来这里吃饭的老人。79岁的丁绍东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家离养老服务中心只有200多米远。11点以后,他和妻子从家里出发,来这里吃午饭。
丁绍东一走进助老餐厅,就在门口的刷卡机前摘下口罩进行人脸识别。他的用餐标准立即显示在机器上-5元。邢嘉丽介绍,根据农村养老服务政策,7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可以使用青岛农村养老服务卡到老年人餐饮服务机构就餐,市政府按每人每顿午餐3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我们午餐的标准是8元,包括一荤一素一主食。补贴后,老人只需支付5元。70岁以上2~5级失能老人,您还可以享受6.5折的补贴政策,最后,一顿饭只需要2.2元,所以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此外,邢加丽介绍,养老服务卡分为A类卡和B类卡,A类型卡是针对85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每月可享受100元的养老服务卡,政府补贴50元,可用于家庭养老和餐饮;70-84岁可照顾农村老年人,市按每人3元的午餐标准补贴。60岁以上2-5级残疾老适用于B类卡。当个人持有的青岛农村养老服务卡每月消费不少于200元时,政府将给予120元的补贴。
链接:
青岛老年人助浴护理服务项目启动
10月20日,青岛市200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集中开幕式结束后,青岛市老年人护浴服务项目启动仪式举行。记者获悉,青岛市慈善总会列支60万元,计划为青岛市10个区市2300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护浴服务。
据报道,老年人护浴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在青岛的半残疾、孤寡、留守和老年人。采用10个区市流动浴车集中浴服务,统一为老年人提供集中浴服务,主要包括洗发水、洗澡、修剪指甲、面部、精神舒适等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最现实、最直接的养老服务需求,积极营造尊重老年人的社会氛围,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收益感、安全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