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公认的“中国女神”是谁?大家脑海中都会闪过一个身影,却叫不出她的名字。
她征服了中国14亿人,甚至连老外都赞不绝口,如此壮举,国内怕没有一个女星能够做到。

但绝大多数网友,却叫不出她的名字。
出身贫寒,小学都未毕业,从一个单身妈妈,做到90亿身家。
陶华碧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呢?
老干妈身上,又有怎样的魔力,让如此多人对其爱不释手呢?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国民辣妈”的传奇故事。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湄潭县一个贫困家庭。
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秉持着多生一个就多一个劳动力的想法,一口气生了8个孩子。
因为家庭贫困,又是女孩,陶华碧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从懂事开始,便开始帮家里烧火做饭。

因此,在很小的时候,陶华碧就对厨艺颇有研究。
贵州省靠近云南省,云南省自古就是中国的香料之乡,对各种香料的使用如臂指使。
贵州省也是如此,陶华碧在做饭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对各种香料的使用方法。
这也为她之后创办老干妈,奠定了基础。
就这样,时光飞逝,转眼间陶华碧20岁。
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嫁给了当地一名地质员。
婚后生活虽不富裕,但还算幸福,陶华碧还给丈夫生下两个孩子,但这样的幸福并没持续太久。
在一次地质勘探中,陶华碧的丈夫出了意外,丢下陶华碧母子三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陶华碧知道消息后,如遭雷击,失去了丈夫,她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她想追随丈夫而去,但看着两个孩子,还是忍了下来,发誓要将他们抚养成人。

为了生活,陶华碧起早摸黑工作,日积月累下,逐渐攒下了一些积蓄。
拿着这笔积蓄,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开了一家小吃店。
小吃店环境非常简陋,使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建而成,只能容纳两张小桌。
店铺开业,陶华碧专门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搭配小吃,陶华碧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
生意一经推出,便十分火爆。
但大家并不是冲着凉粉和冷面来的,而是陶华碧制作的辣椒酱,实在是“下饭神器”。
陶华碧对此一无所知,还以为自己做的凉粉和冷面好吃,直到有一次,她才知道了辣椒酱的奥秘。
每天早上,陶华碧起床后感觉头晕,因此便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没有准备麻椒酱。
结果来吃饭的顾客,一天没有麻椒酱,转头就走,连饭都不吃了。

陶华碧这才知道,原来顾客们爱吃的并不是凉粉和冷面,而是自己做的麻椒酱。
不得不说,陶华碧的麻椒酱堪称一绝,因为从小做饭,她对香料的使用如臂指使。
她制作出来的麻椒酱,风味独特,味道复杂,香味扑鼻,吃完后让很多顾客意犹未尽。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看准了麻椒酱的潜力,从此她开始潜心研究起来。

经过反复尝试,陶华碧的麻椒酱口味越来越好。
很多顾客吃完后,还要买一点麻椒酱带回去。
一天下来,凉粉和冷面没卖出去多少,麻椒酱倒率先被销售一空。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陶华碧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差,都被旁边的摊位抢走了。
她心生好奇,于是微服私访。
走进旁边一家店,这才发现,原来很多店铺都从他这里购买麻椒酱,用来佐自己的食物。

失去了麻椒酱的优势,再加上陶华碧的凉粉和冷面味道并不是很好,自然而然就没有人光顾了。
看到这个现象,陶华碧非常生气,于是便决定,不再单独售卖麻椒酱。
同时,这件事也让陶华碧看到了麻椒酱的商机,于是她决定,关闭店铺,单独做麻椒酱的生意。
说做就做,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关闭店铺。
在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租了两间房子,雇佣了40多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椒酱。
并给自己的麻椒酱起名“老干妈”。
创办之初,“老干妈”的销量十分火爆,附近的摊位,每天都会从工厂购买大量的辣酱。
但即使如此,附近的小吃街,依旧无法消化工厂生产出来的“老干妈”辣酱。
为了打开销路,陶华碧背着竹筐,里面放满“老干妈”,开始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进行推销。

所有人试吃之后,都对“老干妈”赞不绝口,订单纷至沓来,很快“麻椒酱”便卖脱销了。
陶华碧趁热打铁,开始扩建工厂规模,员工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拥有上千员工的大企业。
等到1997年,“老干妈”经过市场的检验,已经在贵阳市站住了脚跟。
1997年8月,“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并走上了科学化管理道路。
陶华碧还将自己的儿子招进工厂,母子齐心合力,逐步改善“老干妈”麻椒酱的细节。
在儿子的建议下,“老干妈”改用玻璃瓶装辣酱。
当时,“老干妈”找贵州第二玻璃厂下单时,因为订单数量太小,被对方当场拒绝。
最后还是在陶华碧到软磨硬泡下,对方才同意。
之后陶华碧信誓旦旦地表示。
“现在你帮了我这个忙,未来,无论贵厂遇到怎样的困难,‘老干妈’都会鼎力相助!”

厂长并没把这句话放在心里,本以为只是客套话。
却没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老干妈”真的说到做到。
在全国玻璃厂破产风波中,贵州第二玻璃厂入不敷出,即将倒闭。
最终,还是“老干妈”出手相助,给出大额订单,才最终让第二玻璃厂度过危机。
从这之后,“老干妈”越做越大,逐渐成为闻名全国的知名品牌。

“老干妈”之所以能做大做强,除了口味独特之外,跟陶华碧的管理风格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出身贫苦,陶华碧非常体谅工人。
在工厂员工达到上千人时,陶华碧你就可以随口叫出一半人以上的名字。
员工们过生日的时候,陶华碧还会准备生日蛋糕,送上祝福。

正是因为这种管理和运营模式,让全场上下拧成一股绳,“老干妈”的生意越做越大。
以至于,很多贵州人在外务工时,都会随身携带一瓶“老干妈”,并带给身边人分享。
无论是能吃辣的还是不能吃辣的,都被“老干妈”彻底征服,它也得以向全国市场进军。
不仅如此,就连不少老外也被“老干妈”征服。
乘着这股东风,“老干妈”开始进军国外市场。
和国内不同,在国外,“老干妈”属于奢侈品,一瓶至少要卖到十几美元以上。
此时“老干妈”已经成为辣椒酱的代名词,只要提起辣椒酱,网友们第一个想到的只会是“老干妈”。
从一个40人的小作坊,做到闻名全球的知名企业。
截止到2021年,陶华碧已经达到了90亿身家,成为全国闻名的企业家。

如果工厂能一直运营下去,“老干妈”就能一直霸占辣椒酱市场,不会给其他品牌一点机会。
可惜的是,陶华碧做良心企业,不代表其他人也会,“老干妈”差点毁在了自己儿子手上。
陶华碧在位时,一直秉持着“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原则。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陶华碧坚持使用最好的原料。
一旦上市,陶华碧自己很有可能被掏空,那个时候,“老干妈”的口味就不是她能掌控得了。
由此可见,陶华碧为了保障“老干妈”的独特风味,可谓用心良苦,甚至牺牲了一部分利益。
但她儿子却不这样想。
上位之后,他立刻便将原材料中的贵州辣椒,改为便宜的河南辣椒,并减少了牛肉的数量。
这一改动,让“老干妈”丧失了独特风味。

很多网友开始吐槽,“老干妈”变味了,甚至还没有其他品牌的辣酱好吃。
这导致在未来4年内,“老干妈”的销售量持续下降,其他品牌的辣椒酱开始占领市场。
为了挽救销量,“老干妈”做了很多努力。
甚至在纽约时装周打广告,还推出了16种口味的“老干妈”,但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大家并不在乎“老干妈”出不出名,真正在乎的,是小时候吃到的那种味道。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老干妈”为销路发愁时,2019年,“老干妈”两个厂区发生火灾,损失将近一亿。
此时“老干妈”已到生死存亡之际,如果再不做出改变,“国民辣妈”怕是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见到此情形,陶华碧彻底坐不住了。

2019年,已经72岁高龄的陶华碧重出江湖,再次执掌“老干妈”,并推出了第一款广告。
魔性的风格,至今仍被网友们津津乐道。
在陶华碧的力挽狂澜下,“老干妈”逐渐抢回市场份额,再次成为网友们心中的国民品牌。
截止到2021年,陶华碧凭借“老干妈”,已赚得90亿身家,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女企业家之一。
而她缔造的商业帝国,还没有结束,“老干妈”还在向更高的山峰迈进着。
早晚有一天,“国民辣妈”的名声,会在世界范围内,让所有人震耳欲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