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35岁的通山人吕辉曾是一个酒店厨师,却勇于掌控餐饮行业的“火候”,凭借自己的手艺和眼光,走出了一条回乡创业路。
采访时间:10月20日
采访地点:通山县城区
口述实录:
高中毕业后,我就去了武汉当厨师学徒,非常辛苦。夏天在厨房工作,身上衣服可以拧出水来;冬天洗菜手常皲裂;练刀工的时候,手被割破是常有的事。
我还记得第一次切到手的时候,出了好多血,当时我就想回家,可师傅十分平静地说了句:“想学好厨艺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切掉二两肉,这个厨艺学不出来。”
我意识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年的刻苦用功,我终于有所成就,在武汉的一家酒店里当起了大厨。
然而,不想当老板的厨师不是好厨师,我有着一股倔劲,想靠自己的手艺闯出一片天下,再加上孩子要就近上学,于是,2012年,我回到家乡通山,筹备着开一家餐馆。
对于只懂厨艺不懂经营的我来说,创业初期的艰难可想而知。幸运的是,我积攒了10来年的厨师经验有了用武之地。如何设置菜单、价格,菜品如何搭配、创新……我常一个人琢磨到凌晨两三点。
此外,只要有时间,我就到处走访其他做得好的餐厅。觉得哪道菜可口,我就回到餐厅自己做,在借鉴的基础上研发新菜品。
除了研究新菜式外,我还常常搞一些活动,对餐厅的一些菜式和服务进行微调,吸引了众多顾客上门。
一家餐饮店生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老板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了餐饮店的走向。
餐饮行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太快了,一旦没有跟上,很有可能就会关门,所以需要我们自身通过学习,掌控好它的“火候”。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觉得,做什么事都要不停地去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总结成自己的经验,不断改进菜品的质量,在疫情常态发展下,我也是勉强搭上时代的班车。
我给餐馆取名为“众人”,便是想着,餐馆里的酒菜能符合多数人的喜好,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全媒体记者 朱亚平 整理)
责编:张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