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问题的由来之一
说说“奠”。甲骨文中的“奠”表示放置酒尊之意,“奠”为“置祭”,这是其本意。在卜辞中,“奠”一般有两种用法,作动词用的“奠”当置祭讲时,其意义已由对祭品或其他东西的放置引申为对人的安置。裘锡圭考察了殷墟卜辞中用为动词的“奠”字:“商王往往将被商人战败的国族或其他臣服国族的一部或全部,奠置在他控制的地区内”,“奠这种控制、役使异族人的方式,在西周时代仍为统治者所使用”【40】。
卜辞中有“妇某”,其中的“某”或为私名,或为职官名,或为此妇所出父系之氏名。比如妇好,过去曾有学者将妇好之“好”理解为姓,即子姓,妇好来自子方,以此说明武丁与妇好的婚姻为同姓之婚。商人是否有同姓之婚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但以妇好为例证明,以现在的研究看,这是一种误读。李学勤认为,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好多未见的姓,是不可能的;对有学者提出认为“妇某”下一字是姓,也就是说,“妇好”是“好(子)姓”,“妇妌”是“妌”姓,李学勤提出三点反证:第一,如果下一字是姓,卜辞有妇名近百,应当不少是互相重复的,实则很难举出;第二,如果是姓,至少一部分应当和文献所见女性相合;第三,如果是姓,而且各王世都有,应当在各时期卜辞中反复出现。实则罕见其例【41】。
在另一篇论文中,李学勤指出“武丁、武乙时都有妇好,这个女氏似乎是‘女’加‘子’”,‘我们认为‘好’并不是‘女’加‘子’,而是‘保’的女化,所以妇好最常见,但从不写作‘妇子’’【42】。曹兆兰指出,宋公器中的“子”姓并不从女,“寒姒好”、“娄阝季姚好”之“好”,接在古姓之下,显系女性私名。“笔者尚未发现周代金文中‘好’作古姓的坚强例证”【43】。而林沄也指出“自从1979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现铭文为‘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的铜簠(《集成》9.4589),殷人子姓本作‘子’已不再有任何疑问”【44】。如果我们用“奠”审视卜辞中的“子方”,会发现“子方”中的“子”,显然不是子姓之“子”。
【40】裘锡圭《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服属者的一种方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册 1993年)
【41】李学勤《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1987年第3期《考古》)
【42】李学勤《论殷代亲族制度》(1957年第11期《文史哲》)
【43】曹兆兰《金文女性称谓中的古姓》(2002年第2期《考古与文物》)
【44】林沄《花东子卜辞所见人物研究》(《林沄学术文集(二)》,2008年科学出版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