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长沙一带有户姓朱的财主家,朱财主年富力强,妻子早逝,之后他娶了好几房小妾,只是苦于没有子嗣。
三十岁那年,小妾柳氏终于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朱安,寓意他这辈子能够平平安安的。

说来也是朱家的好运来了,半个月后,朱财主的另一小妾潘氏怀上了,朱财主欣喜若狂,决定在儿子周岁那天大摆宴席庆祝。
喜宴那天,宾朋满座,热闹非凡。
这时,门外走来一位年轻俊美的道长,他停下脚步,望着喜庆洋洋的朱家,突然说了一句:“宅院修建的位置不对,可惜啊,这家子可能会走霉运。”
说来正碰巧,这话正好被朱六福给听到了,他是朱家的管家。
朱管家为人憨厚老实,多年来一直对朱家忠心耿耿。
若是寻常之人说出这话,朱管家肯定要骂几句,他活了一把年纪,也是有些眼力,见道人虽然年轻,却气质不凡,连忙进屋将此事告知朱财主。
朱财主忙得不可开交,他本来就不信风水一事,如今听到管家这么一说,更是不耐烦地回了一句:“六福啊,别听他胡说八道的。”
说完,他似乎觉得不妥,又叮嘱道:“对道人客气点,拿些银子打发他走吧。”
朱财主为人心善,路遇乞丐必定施舍,遇到和尚道人也会施舍些碎银子,因此人们都称他为朱大善人。
九个月后,潘氏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取名朱顺。
年过三十的朱财主,近两年有了两个儿子,他整天乐呵得合不拢嘴。
朱家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唯独小妾潘氏神色平淡。
她原本是青楼女子,父母早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被一个妇人收养。这妇人并非心善之人,她将女童收养后,等她们年长些,有些姿色的卖给青楼,身体强壮的就送去给大户人家当苦力。

潘氏面容清秀,自然被妇人送去了青楼。
当时,潘氏苦苦哀求,说愿意去给大户人家做苦工,妇人冷笑道:“卖给青楼价钱翻倍,傻子才会去把你送去当苦工。”
就这样,潘氏被送去青楼,过上了噩梦般的生活。
好在半年后,她被朱财主给看上,财大气粗的朱财主,给潘氏赎了身。
以为自己能够为朱财主生下几个大胖小子,就会时来运转了,谁知被柳氏给抢了先,潘氏气得直跺脚。
论姿色,论手段,柳氏远不如她。相反,相貌平平的柳氏还性格木讷,不会讨好人,可他的儿子偏偏就是长子,所谓母以子贵,很快,柳氏在朱家的地位起来了。
而且朱财主有心将柳氏扶正,这样一来,朱安就会顺理成章成为朱家的嫡子了。
果然,朱安九岁那年,朱财主将柳氏扶正,潘氏表面上神色平淡,其实内心无比嫉妒,她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色,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朱安性格温顺,小小年纪的他就乐善好施。
一天,有个老妇人带着一位和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上门来乞讨,正好被潘氏给看见了。
潘氏一脸不悦,叫管家打发她们走。
等潘氏进了屋,朱安连忙叫管家给她们拿几个馒头。

老婆婆对朱安感激不已,小女孩歪着脑袋,也语气稚嫩地说道:“大哥哥,红儿一定会报恩的。”
年幼的朱安笑了笑,“小妹妹,以后饿了可以来找哥哥。”只是小女孩再也没有出现过。
半年后的一天,朱安和弟弟朱顺在假山旁玩耍,奶娘刚好有事离开,结果朱安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不能说话。
朱财主为了给儿子治病,请来了不少名医,不过他们都摇头叹息,说没有办法救治,就这样 ,朱安成了哑巴。
祸不单行,原本在生意上顺风顺水的朱财主,一天夜里家里来了贼,银两虽然没被偷,但是账本不见了。
因为此事,朱家的生意一落千丈。生意上的对手王家,趁机低价收购了朱家不少店铺,朱财主每天都愁眉苦脸。
管家朱六福突然开口道:“老爷,还记得十年前那位道人说的话吗?”
“哪个道长?”朱财主低声问道。
朱六福记性好,他将朱安满周岁那天遇到道人一事说了出来。
朱财主听了后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就算道长说得是真的,可人海茫茫,上哪里去找他呢。
殊不知,二人的谈话被潘氏给听到了。
潘氏皱着眉头,心里开始有了主意。
岁月匆匆,不知不觉又过了六年。

朱安成了风度翩翩的公子,他温文尔雅,很有涵养,无奈是个哑巴,很多人见了他都叹息不已。
朱财主更是为儿子朱安担忧不已,这十几年,他衰老了很多,年过四十的他看上去成了垂暮老者,柳氏不久后也病逝,只有潘氏依旧靓丽动人。
相反,朱顺在母亲潘氏的纵容下性格乖戾,还桀骜不驯,经常对哥哥出言不逊,但是朱安从不和他计较。
一天,十六年前路过的道长竟然不请自来,朱财主连忙请他进屋。
道人手捻胡须,笑呵呵地问道:“朱老爷,是不是遇到了麻烦事?”
朱财主叹了叹气,将近几年的遭遇说了出来,然后叫管家拿来不少银两,恳请道人一定要帮帮忙。
道人毫不犹豫地收下银子,开口道:“贫道曾研习堪舆之术,能略窥天机,不过,十六年前是贫道看走了眼,并非你家宅院风水不好,而是你儿子朱安可能有问题。他周岁那天,宅院里有一股阴气,想必正是这股阴气挡住了你家的好运。”
“啊……”朱财主和朱管家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道人继续说道:“此事证实也不难,往东三十里有个普云庵,庵里有一道姑懂得窥阴术,你请来便知。”
朱财主连忙叫管家去把道姑请过来。
道姑约莫四十来岁,相貌秀丽,她身边跟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子,她在路上已经听管家说起了朱家一事。
女子戴着面纱,很是神秘。
道姑躬身对朱财主行礼,开口道:“小女玉姬侥幸习得窥阴术,能开天眼,辨阴阳,。不过,天机虽然可窥,却有损阳寿,所以这窥阴术一年只能用一次。朱财主运气好,玉姬正好有一年未使用这窥阴术。”
朱财主听了大喜,说道:“那就劳烦道姑了,老夫定会重谢。”
道姑点点头,叫女儿玉姬做法。
玉姬点点头,不过,她望向朱安的时候,美眸中闪过一丝异样。
很快,玉姬便施展窥阴术,由于是秘术,外人自然不能偷看,只得远远站在大门口外等候。
玉姬进了屋后,众人只见屋内不时有厉鬼惨叫声传来,朱财主等人惊愕不已。
突然,朱安惨叫一声,他跌倒在地,众人只见有一团黑影从他的身子里慢慢走了出来。
潘氏最先反应过来,“你们快看,安儿真的被鬼附身了,难怪朱家这十几年来霉运连连,他就是灾星啊。”
朱财主见此不得不信道长所说,他叹息连连,整个人仿佛又苍老了十岁,他叫管家把朱安送回房间休息。

玉姬却突然说,她有办法治好朱安的哑症,不过需要安静地上房,朱财主大喜,连忙叫人给她腾出一间房。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玉姬和朱安二人才走了出来。
朱安一开口就对朱财主叫了一声“爹”,朱财主狂喜不已。不过,朱安只会说“爹”一个字,其它不会说,这让朱财主又陷入了苦闷中,潘氏眸光中则闪过一丝冷笑。
这时,道姑拱手行礼:“朱老爷,如今你们家宅院的小鬼已除,以后定能顺风顺水。”
朱财产感激不已,叫管家拿出了不少银两。
道姑接过银子后,一脸窃喜,说这下发财了。
而玉姬则神色镇定,美眸中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不久后,朱财主做出决定,将家里的大小事都交给潘氏处理,自己准备带着朱安回老家静养身子。
潘氏听了狂喜不已,隐忍十六年,终于盼到了出头之日。
朱财主回到老家后,朱安竟然能开口说话了,他轻声说道:“孩儿查清楚了,小娘竟然和王家勾结。”
朱财主很满意点点头,“这次多亏了你。”
那天,道姑领着玉姬用窥阴术捉鬼,其实是潘氏暗中安排好的。
早在六年前,也就是朱财主将柳氏扶正那年,气急败坏的潘氏和王家勾结,目的是为了联手整垮朱家。
王财主交际广泛,认识不少奇人异士,他请来高人,把朱安变成哑巴,又和潘氏里应外合,偷走了朱财主的账本,让他生意一落千丈。
为了能得到朱家家产,潘氏费尽心思找到了十六年的那位过路道人,接着收买了道姑,让朱财主相信他儿子朱安就是祸根。
只是潘氏没有想到,道姑虽然被收买了,但是玉姬却认出了朱安。
这玉姬,正是当年接受朱安施舍,说要报恩的那位小女孩。
她本是孤儿,老妇人是她邻居。老妇人去世后,她去了庵庙出家。天资聪慧的她,在庵庙中偶然习得窥阴术。
无意中,她发现了道姑的阴谋后,便将计就计,用窥阴术治好朱安的哑症后,叫他先装作哑巴,然后想办法溜走,她来对付道人和潘氏。
朱安将此事告知朱财主,朱财主见识了玉姬的本领,认为此法可行便点点头,于是他对潘氏说要回老家修养身子。

朱财主一走,道人贪图潘氏的美貌,二人很快就如胶似漆地在一起了。
道人虽然道法高深,可只顾和潘氏享乐,玉姬偷袭成功,趁机废去了道人一身道法。
这时,朱财主和朱安也回来了。
潘氏见事情败露,羞愧难当,撞墙而亡了。

经历此事,玉姬和朱安有了感情,不久后二人结了婚。窥阴术有损阳寿,此后玉姬再也未使用过。
婚后,朱安奋发图强,不仅从王家手中夺回了家产,生意还越做越大。
夫妇俩并非守财奴,相反,他们都是心善之人,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