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好字此为之
然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后生浮沉,效仿何易。
——题记
是日也,夜星璀璨,寒气透窗。
窗外是寒风凛冽,低吼着敲打窗棂,貌似要破窗而入。我被这阵阵震颤敲击声吵得睡不着觉,遂披着一张小毯子起身去窗边看看。暗夜中一轮圆月高挂枝头,周围布着稀疏几颗星点,零落却不杂乱,章法有致。却再下一刻,乌墨色云团遮住几点明亮,久久不散。
没了趣味,便只好悻悻然坐到书桌前发呆,目光却翩然落到一支笔上,才茫然想起我已多日未练习书法了。那是一只羊毫笔,书写时可使笔画柔顺流畅,笔力足,不枯涩。今夜再见它,我便觉着今晚是非练不可了。取来几张半生熟的宣纸,倒墨洗笔,便草草开始练字。随意抽出一张字帖,竟是上次想着试写却一直搁置的《兰亭集序》。
我没多想,照葫芦画瓢似得落笔写了一通,却是毫无神韵美感可言。这乍一看去以为很容易就能模仿出字形,实际上却比登天还难。我正苦恼着如何继续写下去时,眼前却浮现了这么一句话——“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忽然却有些明白我为何写不出,搁笔拿起字帖细细读之。
多年前,春风渡会稽山下,兰亭景美,曲水流觞,群贤毕至。酒酣过后,豪兴作诗。右军即席,开一砚快雪,为此间作序。开篇春和景明,然而笔锋一转,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岂不痛哉!”我陡然被这句话震住了,看着右军在上面的涂抹,先前俨然是个“哀”字,却不知为何被强行改成了“痛”。或许是他对于时间飞逝的感触比哀更强烈,应为痛。乌纱错戴,方寸为碍。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强抑着痛苦在官场上行走的王右军,看见了那个放浪着形骸在宣纸上游龙的王羲之。
人生的长短且由造化决定,历经百态最终也要消亡殆尽。这是他知天命那年悟得的感慨。这也是我在今夜描摹这千年前他留下的陈迹所悟得的感悟。豁然开朗,提笔落字,一笔一划,或惊蛇,或游云,为谁羡。时光飞快,匆匆走过,现在的我们为了沉重的事业、学业,书写怠慢,再无心好好写就一个字,一幅字。可就算生命只是在漫长的宇宙之中,无意穿梭而过的一道飞快而又克制的光线,也愿你能够认真书写这短暂的光年。
好字也因此,而为之。
作者: 鱼香茄子
转载注明出处,谢谢

兰亭集序,千古一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