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科试验班”,这两个词语拼在一起,你脑中是否浮现出高深莫测的知识、极具挑战性的试题?但直面挑战才是勇敢者的品格,在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工科试验班度过充实的三年时光后,2019级本科生柳翊不仅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还成功收获了直博清华的录取通知。在工科实验班如何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晋级”?让我们通过柳翊的经验一探究竟!

柳翊,200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专业高工1902班本科生,高中毕业于汕头市金山中学,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曾获国家奖学金、“顿汉布什杯” 第十六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三等奖、北京市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奖励。
“大学生活真的是轻松愉悦的吗?”几乎每个高中学子初入大学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柳翊看来,大学是一个可以积累学识、不断尝试、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我特长的平台。“我们可以从大学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可以在科研实践、竞赛参与里萌发新的观点、提升科研素养,可以在学生工作、社会实践中提高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也可以在各式各样的答辩展示中收获满满的自信。”
柳翊所在的班级是北科高等工程师学院工科试验班,作为工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试验田”,这里融合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以“学科融合、实践创新”为特色培养工程科技拔尖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入学后,柳翊意识到保证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将成绩排名长期保持在专业第一。她建议,要保证上课认真听讲、坚持做好笔记,同时也应养成自习的习惯。

柳翊坚持手写笔记,曾多次参与学院“晒笔记”大赛并获一等奖
提升学习成绩带来的益处远远不止成绩单上的分数。从长远来看,知识的储备和探索的能力还可以为硕士、博士阶段的深造打下基础。怀着对科学的热爱之心,结合自己的科研兴趣,柳翊迈入了实践的大门。
得益于学院的丰富资源和老师的耐心指导,她作为学生负责人开始撰写一篇题为“A review of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materials towards real-world applications”的文献综述,为此阅读了上百篇英文文献、绘制文内插图,并计划发表至SCI期刊。她还带队参加各种科研竞赛,夺得多项全国级、市级大赛奖项,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自我驱动力、团队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柳翊还是北京科技大学“寻红探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创立者,加入学院团委办公室、担任高工2202班的小班主任,在学业之外,她用自己的能量不断发光发热,书写一曲北科青年的奉献之歌。
通过不懈的努力,柳翊用三年北科时光换来了在热爱领域继续深造的机会,与她一样,高等工程师学院工科试验班的优秀学子在走出校园后将迎接光明的前程。学院本科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近100%,深造率约70%,出国深造率10%,毕业生能够在新材料研发、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汽车、新能源、互联网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每一段尽力尝试的经历都值得我怀念,全力以赴而无悔,自会有一树花开。”柳翊表示。希望学子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将努力的汗水凝结成梦想的果实,有朝一日相聚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会官微、卓越传媒、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