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
唐·郑在《明皇杂录》卷上写道:教坊里有王阿姨,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形盈洲,方丈,让孩子持江节,出入其中,歌舞不断… )
后来,空中杂技被比作百尺竿头,比如宋·晏殊的题咏上竿 niao,柔弱摇曳的样子),足腾振挂骇别人。也用来形容旗帜,比如唐·李商隐《咏史》 dai,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又称船桅杆,如斋·吴荣的《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又引申了隐喻居高位,如宋·陈从易的《贺王钦若罢相帅》诗:千重浪中平安过,百尺竿头稳定下来。因为诗僧招贤有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见五灯会元元)·长沙景岑禅师)这句话,世人用来隐喻已有的成就,但还是要进一步,比如元·张养浩的《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以来就有几个干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7583760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6397.html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