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而又得到长足发展的文学样式便是诗歌。“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字学史,实质上是一部诗史”(闻一多)这条诗的长河向上追溯两大源头—《诗经》《楚辞》。这两部诗集从诞生之日起,便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历代诗人无不受其甘泉之滋润,无不被其光辉所照耀的。

孔夫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子”可不是父子他老人家在轻视我们这些后学末进,而是就像看自己儿女一样,儿子一般称呼。
这段话大意是:“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与人间的盛衰和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圣贤尚且如此推崇《诗经》,我们后人更是高山仰止,接下来跟随满月一起走进《诗经》共同了解探讨吧,如有谬误,还请诸位斧正。
?《诗经》的写做时间
《诗经》除有争议的《商颂》外,基本上是一部周诗,其时代可考的作品而言最早的算《豳风》中以周公东征为背景的几首,于公元前1114年?前后?,最晚?的?《曹?风?-下?泉?》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其?时间?跨度?从?西周?初初?年?,到?春秋?中?叶?计?约?五个世纪?。?《诗经》名字由来
在先秦时只称“诗”,因编集作品为三百?零?五?篇?,又?称?为?“诗?三百?”,及至?汉始?称?为?经?,这才有了我们?口中?的《?诗经?》
?《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手法
《诗经》编次的分类—风、雅、颂。三者的名义从《诗序》以来有不同的解释,现在已经趋向一致,认为它们是音乐的概念。
风,是王畿(ji)以及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计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
雅,是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诸侯宴饮,间有民间之作。
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比、兴、是《诗经》中最常有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三种手法在一篇文章中有全文贯彻一种手法,也有三种手法混而用之。
?《诗经》中所涉及的题材
诗三百既广泛反映了周人农牧渔猎、婚恋风俗、建筑娱乐,徭役战争等各方面的生活状况,又生动表现了他们的七情六欲及宇宙人生,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与宗教等各种观念。诗中活动着从天子贵族到农奴贱隶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向我们展示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场面。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涉及性与爱婚恋题材的诗篇,竟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
《诗经》中的情歌在总体上表现出自由、坦率、淳朴的风貌。其中不乏有“求我庶士,殆其谓之”“岂不尔思,畏子不奔”这一类的狂热情思,但总体上还是昵而不亵,谑而不虐,乐而不淫,洋溢着健康的审美情趣。部分篇章如《汉广》《蒹葭》,已经达到纯情高度,秋水伊人的咏吟,竟为爱情诗之旷古绝唱。也有反映婚姻不幸与失恋痛苦的诗篇,由于社会及生理原因,这种痛苦一般承受的是女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子无良,二三其德”《白华》,已关千古弃妇诗之口……关于政治篇及祭祀篇紧关时事,我们看之即过,按下不表。
?《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中的抒情篇章有三个本质特点:
- 文本短,文本简短是诗情提纯的必然结果
- 常比兴,借助比可以兴活跃读者联想
- 多叠咏,反复唱叹则增强了情韵
这三者可以说是把握住了抒情诗的精髓和真义,为古代诗歌奠定了艺术基石。其中叠咏的形式与音乐有关,不拘一格,有两章对仗式联咏、多章递进式叠咏,隔章跳跃式叠咏,除首尾外余章叠咏等等。这种手法,哪怕在今日的歌曲中仍能看到。
诗经在叙事赋法上亦积累了不朽经验。或妙于描摹,“如趾斯翼,如矢斯棘”《斯干》之类饶有画意:或妙于繁复“氓之蚩蚩,抱步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氓》之类,情态毕现;或妙于用简如“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皇矣》……其中有不少铺叙篇章,善用排叠句法章法,不见堆垛而富有节奏感,即不以其长而失却诗的本质,又博大而精粹。
诗经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诗人不仅注意选词配色而且形容处多用双声、叠韵叠字,增强形象感?与?音乐美?。
所谓?写?气?图?貌?,既?虽?物?之?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艳?,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荣容?,喈喈?为?黄鸟?之声?,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诗经的修辞是多种多样的,除前文的以外还有比拟、借代、夸张、对比、衬托、排比、层递、设问、反诘、顶真、回文、拟声、双关、反语等等。
诗经还奠定了汉语诗歌用韵格式,如偶句用韵,一二句押韵后隔句用韵。诗篇造句大抵四言,而时杂二、三、五、六、七、八言。意已明则不病其短,旨未畅则无嫌其长。短非蹇也,长非冗也。四言体的优长得以尽洩,此后供曹操,陶渊明们的用武之地不多,所以东汉以后,是五言诗的天下。
?《诗经》的影响与地位
《诗经》在春秋时被孔门视为教科书、乐工视为唱本、诸侯视为外交辞令手册,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可见一斑。秦火之后,汉时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先后失传。今存诗经为毛亨,毛苌所传的“毛诗”,后世文人无不研习,故《诗经》在中国文化尤其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还原《诗经》的本来面目,把它作为言情言志的诗歌,作为审美对象来看待,虽不能说前所未有,直到近代才成为普遍的知识。
以上是对《诗经》的大致概括,接下来满月会和大家一起解析欣赏其中有趣的篇章,喜欢读诗,鉴赏古文的可以关注满月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