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系列文章都在讨论需要大额入门费的养老社区和中高端老年公寓,但毕竟大部分老年人或者因为资金的原因,或者是希望尽量在自己家里养老,不到万不得已,不进养老机构,所以绝大部分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还是选择了中低端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以及长者照护中心。
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就讨论了上述各种养老机构的业态以及适合的不同老年人群,上述四种养老机构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没有大额入门费、按照床位收费、收住的基本都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老年公寓除外),相比自理老人,对于医疗资源需求更加迫切。

在做养老机构选择时,老人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是:
4)是否有子女会经常来看自己?是否需要子女经常来探视?子女能开车来访吗?还是只能乘坐公共交通?
如果不需要子女经常来访、或者没有子女在身边、或者子女能开车、机动性很强的话,那么稍远一点的机构也可以考虑。郊区的养老机构往往相对便宜、而且新机构、性价比高的机构比较多。
长(者)照(护)中心,又被称为“嵌入式”微机构,一般都在社区里面,就近,方便,但规模很小(不超过50床),配套不足(人员、设备、公共空间等),认知症照护、康复护理可能会相对缺少,另外就是可社交的对象较少,配备的专业医护人员偏少。在日本,这种微机构主要是用于老人从大医院出院,还没有恢复到自理程度,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过渡,或者是帮助长期照护的家人喘息服务,总之是短期性质的,有入住期限的限制,目的是提高床位的周转率。目前因为长照中心很多没住满,所以会默许老人长住。

5)是一位老人入住还是老夫妻同时入住?
因为养老机构是按照床位收费的,所以有些机构的收住制度对老夫妻同时入住可能是不够友好的:没有可供夫妇入住的双人间,公办或者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不设单人间、夫妻双人间也很少,以三人间或者多人间为主流房型。如果一位入住老人希望住单人间,夫妻希望入住双人间,找民营养老机构的概率更大,或者找地处郊区、新开张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提出包房要求(包一个双人间,甚至三人间)。否则,如果选择市区的公办、公建民营养老院,大概率夫妇两人会分开,和其他人合住。

之前提到过,护理院就是一家一级医院,而且护理院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刷医保(上海的护理院可以刷医保,外地很多城市的护理院是不能刷医保的),所以,除了少数的民营护理院,绝大部分的护理院是不设单间的、双人间也很少。夫妇两人如果同时入住护理院的话,想同住一室的难度更大,可选的护理院更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dhuang.com/882.html